合同中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
发布时间:2017-10-13    信息来源:太琨律品牌律师    浏览次数:1396
合同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,生活离不开合同,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和表达的方式的局限性,往往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双方的意思表示不能得到对方全面的理解,这样就容易造成签订合同后产生重大误解情形,大家都知道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是合同可变更撤销的情形之一,如何才能避免这一情况,就需要当事人双方做到很好的沟通,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理,什么情况下合同才算存在重大误解,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讲解下。
 
一、重大误解的概念
      首先给大家说下重大误解的概念,重大误解是指由于合同当事人一方本身的原因,对合同主要内容发生误解,产生错误认识。这里的重大误解必须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已经发生的误解,如果是合同订立后发生的事实,且一方当事人订立时由于自己的原因而没有预见到,则不属于重大误解。也就是说这个误解必须是订立合同的时候发生的可预测到的误解,如果不可预测的,那就不属于,比如俩小青年准备结婚去定了一套房子,并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,不料合同刚签订完出来俩人都分手了,这就不属于重大误解。再如你想吃汉堡,但是一直误以为热狗就是汉堡,就通过让服务员给你上来一个热狗,这构成重大误解。类似的还有打错字,听错话、标错价等都构成重大误解。
  
二、重大误解的特征
    关于重大误解,法律及司法解释给予了明确的界限,在民法理论上,重大误解又称为错误,重大误解通常具有如下特征:
  1、认识的误解,这个错误的产生式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,内心表达意思缺陷,双方产生的认识错误,当事人的意思真实与其内心意思是一致的,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、沟通、技能或信息等内心意思的缺陷,使其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。
(2)内容的误解。是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,比如地域差距,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,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地方意思就不一样,给予地域或民俗不同等原因订立的合同,可以算重大误解,不过,还有个限制条件,这个重大误解的内容是合同的主要条款,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的认识发生误解,才能够成为重大误解。

  三、.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
    当然,构成重大误解首先合同必须是成立切合法有效的,不成立无效就不存在变更和撤销这一说了,再者合同是双方的事,不能你单方说误解就误解,重大误解一般以双方误解为原则,以单方误解为例外。
      重大误解,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,误解必须是重大,不是重大的小误解,不算,这里的重大,主要是指行为人表达出来的意思与其真实意愿存在着重大差别,并且极大的影响了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。具体确定重大误解,要分别当事人所误解的不同情况,考虑当事人的状况、活动性质、交易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来确定。确定误解重大的简洁标准,是表意人因此而受到或者可能受到较大利益损失。
     需要注意的是重大误解既然是当事人意思自治,就会存在协商沟通的问题,如果解释先于错误,那就能很好的避免重大误解,所以签合同还需要多沟通。

  重大误解合同之所以是可变更可撤销情形,就要就是因为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。基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,因而,就必须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,给误解的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。正是由于这样,法律才将重大误解作为合同相对无效的理由,授予发生误解的当事人以变更权或撤销权,所以大家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立法本意,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
来源:微信公众号微法官

0
关闭案件咨询
咨询热线
全国法律咨询热线请拨打028-87861999
在线咨询
免费预约
 在线咨询  电话沟通
电话咨询
在线咨询